“清”装论道 李立浧:风光电时代已经到来 电网“变聪明”是关键
时间: 2025-09-22 03:25:15 | 作者: 钢制暖气片
四川经济网德阳讯(记者 李洋 闫新宇 文/图)9月17日,在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开幕式上,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作了《电网设备智能化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》的主旨演讲。他带来了一个信息:风光电时代已经到来,但要让它真正走进千家万户,电网必须先“变聪明”。
“风光电,才是新能源的主角。”李立浧指出,如今国家提到的“新能源”,主要指的是风能和太阳能(光伏发电)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风光电”。虽然水电、清洁能源等说法也常见,但从长远发展看,风光电才是未来能源结构的主力军。
他举例说,宁夏土地面积仅有6万多平方公里,新能源装机已达5000万千瓦;内蒙古和新疆的新能源装机都超过1亿千瓦。相比之下,四川土地面积达48万余平方公里,新能源装机才2000多万千瓦,发展的潜在能力巨大。
“风光电多了,电网就会遇到新挑战。”李立浧说,现在不少省份在某些时段,风光电已经占到总发电量的60%~70%,有些甚至达到90%。但风光电具有波动性、间歇性和随机性的特点,这对传统电网是个挑战。
面对挑战,我国正在努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。李立浧认为,新型电力系统的“新”大多数表现在新能源的大量接入。风光电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,也促使我们构建一个“清洁低碳、安全充裕、经济高效、供需协同、灵活智能”的新型电力系统。
首先,是提高预测精度,把风光电的“不可预测”变成“可预测”,让调度更精准。
针对新能源的波动性、间歇性和随机性,李立浧将其归纳为“不可预测性”。他认为,提高预测精度是关键,同时需要发展新的电力系统理论,充分的利用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精准控制优势,让电网更灵活应对新能源波动。
再者,要建设“透明电网”。李立浧提出了“透明电网”的概念,是通过大量小型智能传感器,让电网的运作时的状态一目了然。这些传感器体积小、成本低,却能实时监测电压、电流等关键数据。
同时,要让人工智能赋能新型电力系统。李立浧谈到,我国正在探索开发电力系统专用的AI大模型,以实现更智能的调度和管理。他还介绍了AI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。不同于通用的语言模型,电力系统要的是精准的、基于实时数据的专业大模型。
此外,在储能方面,他提出了一个独到见解:储能应该主要布局在用户侧和配用电侧,而不是电源侧或电网侧。目前我国不少新型储能设备使用率只有17%~18%,这是极大的浪费。
李立浧还呼吁放开配用电市场。他建议,国家能源局应推动配用电市场改革,激活市场活力,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机制保障。
李立浧还补充说,新材料的应用会让电网设备更智能。比如,电网设备中的传统避雷器现在可以用新型二维材料替代,这样一种材料平时柔软如液体,遇到雷电时能瞬间变成固体吸收能量,响应速度极快。这种新材料与智能化的结合,将大幅度的提高电网设备的性能。
主旨演讲的结尾,李立浧强调,风光电时代已经到来,要让新能源真正发挥作用,关键是让电网“变聪明”。只有实现电网设备的智能化,才能更好地管理和接纳新能源,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,为实现“双碳”目标奠定坚实基础。


电话:4000-400-959
地址:北京市丰台区丰西北里段庄16号
邮箱:boulsen@sina.com
友情链接: 永乐国际官网登录 永乐网官方网站入口 永乐国际APP网页版
Copyright © 2002-2017 boulsen. 永乐网官方网站入口_永乐国际APP网页版 版权所有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