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缺电持续发酵--储能产业剖析
时间: 2025-11-05 12:17:15 | 作者: 产品中心
在今天星球的早报中,我们就提到微软CEO纳德拉的这个访谈: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芯片,而是电力。
关于这个早报(一般是9点之前发),我们多说一点,虽然才写了两三周,但已经有多个信息,是我们早报中发了之后,到了下午在国内这些大媒体上才发布。
储能在整个能源体系中,扮演着 “能量银行” 的关键角色。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产能和用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匹配,提升能源利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。在时间匹配方面,以太阳能为例,白天阳光充足时光伏发电量大,但此时的电力需求未必处于高峰;而到了夜晚用电高峰时段,太阳能却无法发电。储能系统便能在白天电量过剩时储存电能,夜晚再释放,从而解决了电力供需时间上的不匹配问题。在空间匹配上,一些偏远地区风能、太阳能资源丰富,但当地电力需求有限,储能可以将多余电能存储并传输到电力需求旺盛的地区,实现能源在空间上的合理调配。
大储全称为大型储能系统,通常指容量在1000kWh及以上,主要服务于发电侧、电网侧的规模化储能项目,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。其核心特征表现为大容量、高功率、长寿命,且需具备与电网深度互动的能力,以满足电力系统对调峰调频、备用容量、新能源消纳等规模化需求。在应用场景上,大储多与大型风光电站配套建设,即“风光储一体化”项目,通过平抑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、间歇性,提升电站出力的稳定性,减少弃风弃光现象。例如在西北大型风电基地,储能系统可在风速骤增时吸收多余电能,在风速骤减时释放电能,确保风电出力平稳接入电网。在电网侧,大储则以独立储能电站形式存在,承担削峰填谷、紧急备用、电网阻塞治理等任务,像江苏、广东等用电大省建设的大型储能电站,在夏季用电高峰时可释放百万千瓦级电力,有效缓解电网供电压力。
工商储即工商业储能,是针对工业企业、商业综合体、数据中心等工商业用户开发的储能系统,容量通常在10kWh至1000kWh之间,核心定位是为用户提供“降本增效+能源安全”的双重价值服务,是企业能源管理的“智慧管家”。其核心应用价值集中在三个方面:一是峰谷电价套利,这是工商储最主要的盈利模式。工商业用户的峰谷电价差通常远大于居民用户,例如部分工业省份峰时电价可达1.5元/度,谷时电价仅0.3元/度,企业可在谷时低谷充电,峰时高峰放电,通过电价差显著降低用电成本。二是需量管理,工商业用户电费中包含“基本电费”,与最大用电负荷挂钩,储能系统可在企业用电负荷即将达到峰值时放电,降低最大需量,从而减少基本电费支出。三是应急供电保障,对于半导体工厂、数据中心等对供电连续性要求极高的用户,工商储可作为备用电源,在电网停电瞬间切换供电,避免因断电造成的生产中断、数据丢失等重大损失。
户储即户用储能系统,主要面向居民家庭,容量一般在3kWh至20kWh之间,通常与家庭分布式光伏配套使用,构成“光伏+户储”系统,是实现家庭能源自主化的核心装备。其核心价值在于帮助家庭摆脱对电网的部分依赖,实现“自发自用、余电存储”,同时在电网故障时提供应急供电。
储能行业的竞争格局与区域市场差异十分明显,核心市场集中在中国、美国、欧洲、澳洲及新兴市场,各区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。中国市场竞争格局相对集中,2024 年以来竞争未明显加剧,这主要得益于需求端的高速增长;美国市场利润率保持稳定,即便在储能电池价格上涨的背景下,企业顺价能力依然较强。欧洲市场玩家构成复杂且价格分层清晰,按区域可分为三档,英国毛利最高约 45%,德、意、法等国次之约 30%,马其顿、希腊等东欧国家则约 20%。澳洲市场区域差异显著,南澳、西澳等地毛利区间在 20%-40%。新兴市场竞争程度较低,中东毛利 20%-25%、东南亚 20%、南美 22%-23%,其中中东和印尼、马来等东南亚市场的增长,与美国 AIDC 投资节奏关联紧密。
全球储能市场整体保持高增长态势,主要区域增速均超过 40%。中国市场 2025 年装机量预计达 150GWh,2026 年有望增至 200GWh,2024-2025 年增速预计在 40%-50%,政策推动下收益率提升,比如容量补偿机制,正加速项目落地。欧洲市场 2024 年表前大储装机约 20GWh,2025 年预计达 39GWh,增速接近 50%,核心驱动力来自东欧等第三档区域的政策补贴与容量补偿机制。新兴市场整体呈增长趋势,中东、印尼、马来等东南亚市场的增长与美国 AIDC 投资节奏高度相关,而非洲、印度等市场,受经济发展水平及成本核算问题影响,尚未进入大规模启动阶段。
储能行业长期增长潜力主要来自两大核心需求。一方面是电网灵活性提升需求,在中、美、英等发达地区,储能正逐步替代火电调频,解决风光高比例并网后的电网灵活性资源调配问题,当前火电调频退出留下的替代空间十分巨大。另一方面是电力有无问题的解决需求,在非洲、东南亚等欠发达地区,光储是低成本、快速实现电力覆盖的主要方案,虽因经济发展水平和成本核算问题暂未启动,但远期市场空间极大。不过行业发展也面临瓶颈,主要包括空间限制,如欧洲、新加坡等地;以及电网基础设施约束,比如变压器容量不足、电网老旧等问题。
2025 年初国内 136 号文取消 “强制配储” 要求后,市场曾担心储能需求下滑,但实际数据给出了相反答案:2025 年 1-8 月,国内储能招标、中标量同比分别增长 89%、191%,其中独立储能占比近 60%,远超新能源配储的 5%,成为需求核心增量。
独立储能的高增并非偶然,而是源于电网调峰的刚性缺口。根据华泰证券的测算,若不建设电化学储能,2024-2027 年全国电网调峰缺口将累计达 158GW、184GW、248GW、318GW,最大不平衡缺口约 20%。为缓解这一压力,2025-2027 年国内电化学储能至少需新增 50GW、60GW、66GW,远高于 “储能三年行动方案” 的 105GW 保底要求,独立储能短期内将持续填补配储缺口。
更关键的是,容量电价政策落地显著改善项目盈利。以甘肃为例,引入 330 元 /(千瓦・年)的容量电价后,20MWh 储能项目的 20 年期 IRR 从 3.8% 提升至 8.7%,若叠加峰谷价差套利与辅助服务收益,项目回报空间还将进一步扩大。目前甘肃、安徽、山东等多省已出台容量电价或辅助服务价格政策,为独立储能项目提供稳定收益保障。
美国 “大而美” 法案与关税调整曾引发市场对出口的担忧,但深入分析政策细则与公司应对策略后,可发现风险边界清晰:
:“大而美” 法案虽对新能源补贴进行调整,但光伏项目若在 2026 年 7 月前开工、4 年内建成,仍可享受补贴至 2030 年;储能补贴则延续至 2032 年,2033 年后才逐步退坡,实际保障了未来 8 年的需求增量。
:美国对储能电池的 301 关税虽将从 2026 年起由 7.5% 升至 25%,但阳光电源可通过 “提前抢装 + 海外产能转移” 应对 ,公司已在泰国建成生产基地,二期工程正在推进,泰国出口美国仅需承担 19% 对等关税,远低于中国的 100% 额外关税(2025 年 11 月起执行)。
:储能系统中电池占比超 60%,公司可通过美国本土采购电池(如 LG 工厂)满足外资比例要求(2026 年外资比例上限 45%),同时凭借 PCS(储能变流器)与系统集成技术优势,将部分关税成本传导至售价端。测算显示,若实现完全成本传导,美国市场储能业务毛利率仍可维持 34%-36%,接近无额外关税时的 45% 水平。
AI 行业蓬勃发展推动美国加大数据中心投入,这不仅让数据中心成为拉动全社会用电量的核心力量,其高负荷密度与用电波动大的特点,也使并网难题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。得克萨斯州的并网排队时间已长达 11 年,并网能力因此成为数据中心选址的首要考量因素。
配置储能系统能有效解决这一痛点,既可以降低数据中心的并网容量需求、平抑功率波动,助力项目快速完成并网,还能帮助业主达成气候目标、节省电费开支。基于此,储能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应用有望进入爆发期,据估算,到 2030 年,美国数据中心对储能的需求将达到 122-245GWh。
根据招商证券的数据,过去十年,美国年均电力消费稳定在 3900TWh 左右,2024 年全年电力消费为 3937TWh,其中数据中心用电量估算达 142TWh,占比 3.6%。受 AI 推动,数据中心规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,预计到 2030 年,其用电量会升至 323TWh,占比将超过 8%。
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具有高负荷密度、波动大的特点。在 AI 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,这些特点被进一步放大,由此引发的供电问题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挑战,大量项目因并网问题陷入排队。截至 2024 年底,美国在运营数据中心规模为 34.7GW,而排队并网的项目规模已达 100GW。在数据中心重点发展区域,并网排队时间差异显著:芝加哥地区需 3 年,弗吉尼亚需 7 年,德克萨斯州则高达 11 年。目前,并网能力(包括排队时间、并网容量)已成为美国数据中心选址的首要考量因素。
针对数据中心并网难的问题,行业正积极探索供电优化路径,储能系统凭借多重优势成为核心选择:
助力快速并网:储能系统部署灵活,能降低数据中心的并网容量需求、平抑功率波动,减少对电网的冲击,推动项目快速完成并网。
契合气候目标:美国主流数据中心运营商均设有气候相关目标,储能系统的应用可有效助力这些目标落地。
降低运营成本:电费支出在数据中心运营成本中占比超 50%,储能系统可通过峰谷套利,大幅节约运营开支。
据估算,按照 4 小时、8 小时的配储标准,到 2030 年,美国数据中心领域对储能的需求有望达到 122-245GWh。(数据来自招商证券)
在储能赛道的竞争里,阳光电源能稳坐全球龙头位置,靠的不只是规模优势,更关键的是技术积淀,以及覆盖全球的市场布局,这让它在电气化浪潮中具备了不可替代的竞争力。
2022 年以来,它的海外营收占比始终保持在 45% 以上,2025 年上半年更是提升到 58.3%。而且海外储能市场的盈利能力明显更强,海外储能业务毛利率约 40%,远高于国内 25% 左右的水平。阳光电源在全球设立了 20 多家分支机构,业务覆盖 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,强大的全球渠道网络让它能及时捕捉各地市场需求。2024 年,公司接连拿下沙特 ALGIHAZ 7.8GWh、英国 Fidra Energy 4.4GWh、欧洲 SUNOTEC 2.4GWh 等大型海外储能订单,充分展现了其在全球储能市场的订单获取能力,也为海外业务的持续增长提供了保障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阳光电源并非局限于单一的储能设备制造,在风电领域,它的风电变流器业务表现亮眼,2023 年和 2024 年全球出货量分别达到 32GW 和 44GW,市占率始终保持全球第一,风电变流器与储能业务共享电力电子技术平台,形成了技术协同优势。氢能业务虽然起步较晚,但发展速度迅猛,2021 年才启动相关业务,到 2025 年上半年,在全国电解槽中标容量中的市占率就超过 30%,还成功中标全球最大规模的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,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示范工程,并且海外订单占比超过 50%,国际化竞争力持续增强。2025 年,公司又进一步切入 AIDC 赛道,计划布局 800V 强电系统、SST 等产品,根据测算,到 2030 年全球 AIDC 柜内外电源市场规模有望超过 4600 亿元,如果阳光电源能在该领域实现 10% 的全球市占率,远期将为公司带来超四百亿元的营收增量。
公司为海外储能企业储能变压器的核心国内供应商,目前据产业信息已经和Fluence、特斯拉等北美储能企业产生密切合作。出货层面,已经给Fluence有一定量的出货。而特斯拉仍在审厂推进阶段,在未来储能需求进一步放量,全球相应变压器紧缺态势下,达成合作可能性较大。
当下北美储能变压器报价平均在3毛/W,按北美3h配储,对应1毛/Wh左右的单价。而按北美年度40GWh的装机量测算,潜在市场空间接近40亿人民币。
随着伊戈尔新能源变压器优势彰显,未来在北美储能市场有望占据25-30%份额,对应10-12亿营收贡献,按20-25%净利率测算,有望给公司带来2-3亿净利润成长增量。按北美储能市场合理估值30倍测算,有望给公司带来60-90亿市值增量,后续仍需密切关注。
同时公司为台达sst系统供应隔离变压器,充分受益于后续台达在英伟达、谷歌等北美科技巨头大厂SST放量红利。
阿特斯大储业务布局美国、欧洲、澳洲、加拿大等高盈利市场,其中美国市场占比在50%左右,美股母公司旗下Recurrent形成业务协同。目前公司在手储能订单超30亿美金,北美市场接近15亿美金,按15-20%净利率测算,可为公司贡献15-20亿人民币净利润,考虑北美储能系统市场价格后续或有松动可能性,按20倍估值测算(比行业平均低10倍),可为公司贡献300-400亿市值增量。


电话:4000-400-959
地址:北京市丰台区丰西北里段庄16号
邮箱:boulsen@sina.com
友情链接: 永乐国际官网登录 永乐网官方网站入口 永乐国际APP网页版
Copyright © 2002-2017 boulsen. 永乐网官方网站入口_永乐国际APP网页版 版权所有




